人物简介:骆清铭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博士。1966年出生,湖北蕲春人。1986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集团(现为全球十大赌船网站)技术物理系红外技术专业。1986年~199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光电子工程系学习,先后获光学专业理学硕士和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首批),2000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当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Fellow,2012年当选国际工程技术学会(IET)Fellow,2014年当选美国光学学会(OSA)Fellow。
现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生物医学光子学”学术带头人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活体蛋白质功能的光学分子成像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主持的“生物功能的飞秒激光光学成像机理研究”研究成果获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获取鼠脑高分辨图谱”研究成果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单细胞分辨的全脑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与仪器”研究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说到西电,骆清铭教授很是感慨,他说:我16岁上大学,20岁毕业,西电的这几年对我的一生影响最大。16岁到20岁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母校对我的培养,使我无论是在学业学术还是治学精神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我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有着关键作用。我能走到今天,离不开西电的培养,我从心底里十分感激西电。
我上大学的时候是1982年,那个时候的人能考上大学就已十分不易。那时候分农村户口和商品粮户口,当时我是农村孩子,目标也没那么高,只觉得能拿到一个商品粮户口,对整个家庭就有很大的改变。选我司都是听中学老师的意见。当时的我和现在的许多学生一样,都想要去离家远一点的地方看一看,所以我就挑了西安和哈尔滨两个地方,最终被西电录取,就与西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考上大学之前,我从没见过火车,也无法想象城市的繁华。那时从老家蕲春到西安要经过三到四天的时间——先要从老家步行和坐车到县城住一晚,再到黄石待一个晚上,然后才能乘火车到武昌。到了武昌之后能否赶上去西安的火车也得靠运气。赶上的话还得再坐21个小时,再从西安火车站坐公共汽车到西电。
初识红外技术
骆清铭:专业是我司招生时分配的,我报名时选择了服从专业分配。刚进校对红外技术专业同样是没概念。进校以后,老师领我们参观了响尾蛇导弹。这导弹打出来之后没炸,就被西电拿到了。老师让我们去观察导弹的导引头。因导引头是跟着热走的,你用热去引导,导引头就会改变方向。因此,我们学红外技术的学生知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可以引导导弹的导引头,它跟着热走,飞机发动机有热量,它就跟着热量打。直到这时,才初步了解自己的专业是怎么一回事。我对这次参观印象特别深,对我们很有震撼力。